风暴下的北京网红菜市场116户商户自

 

经济观察报记者程璐洋“就该给你们隔离了,能好好休息两天。”在北京知名的三源里菜市场门口,市场管理员笑对一位水果摊老板说。

老板回着话,眼睛却没放松地盯着刚拉来的一车车新货。这是6月23日早上八点多,市场还没正式营业,没人把玩笑话当真。

不过,在过去的10多天里,这家平日常年无休的网红菜市场,也和这座城市里的其他市场一样,又经历了一段暂停。

6月11日,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爆发聚集性疫情,两天后,这个占全市蔬菜供应总量约7成的北京“菜篮子”市场全面封锁。

新发地等一级批发市场的封锁,使得与其密切相关的下游生鲜市场和餐饮行业需要立刻调整供应链和销售模式,一场疫情与防治的飓风刮起,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链条上,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置身事外。

风暴之下,三源里菜市场和这里的家商户们宛如一只只蝴蝶,努力扇动翅膀,试图穿越风暴,等待着下一场升级。

菜摊上线

土豆、大白菜和圆白菜贵了,这是孙留所对二次疫情最直观的感受。

作为三源里号蔬菜摊位的摊主,新发地太远了,他常去岳各庄批发市场进货,“圆白菜(进价)4毛5毛,大白菜也4毛5毛”。新发地封锁后,“大白菜批发(价)两块,土豆两块,圆白菜两块,都翻两三倍。”

凌晨两点开始,是孙留所的上货时间。开着一辆小货车,他一个人从酒仙桥出发,去往岳各庄,批发回自家摊位的蔬菜。四点左右回家,他还能再回被窝里睡一会儿。天亮起来,他又和妻子一起来到三源里菜市场,开始盘货准备一天的买卖,儿子最近也来帮忙。

一年多前,因为摊位客流少,线下生意不理想,孙留所的女儿加盟了线上生鲜配送品牌“王小菜”品牌,通过这个渠道将自家的菜摊上架了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有时候,儿子会来摊位帮忙打包捡菜兼客服,女儿和儿媳则负责在网上实时修改菜品价格。

孙留所一家的情况,在三源里菜市场有点特殊,菜摊几乎被分装蔬菜的保鲜袋堆满,这样能更快地捡菜打包,而其他菜摊更注重市场内的线下售卖,相对应,他们提供更多“特菜”——罗勒、黄瓜花等不常见蔬菜,同时会把各类蔬菜整齐地展示出来吸引顾客。

早上九点,三源里菜市场营业,孙家人摊位开始忙碌。

“您有新的美团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除了自家蔬菜,如果有人一起下单水果、肉类、蛋奶和调味品,他们也可以在市场里帮忙代购。

经常在市场内接单的骑手们都知道,孙家菜摊的订单更多,有单的话,多半是他家的号摊位。

一大早,是订单最密集的时候。“小芋头一斤,藕一斤,西兰花一斤”,儿子喊出订单明细,妻子按重量把菜装袋,自家没有的货品就交给孙留所在市场内买齐。他小跑着路过肉摊,“一斤鸡腿肉”,给相熟的摊主扔下一句需求,然后为了订单里的半个西瓜,跑去市场对面的果多美水果店,“(三源里的水果)太贵”。买好西瓜,拿好肉摊老板早给装好的鸡腿肉,回到摊位交给儿子打包。

采购了几单过后,孙留所又要开着小货车,给合作的三家餐馆送货上门。因为菜品种类齐全,以及三源里菜市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靠近大使馆区域,周围西餐、日料等餐馆众多,他固定给几家餐馆供货。

“去年送15家餐馆,大望路、望京、鼓楼”,孙留所一口气报出好几个地名,“每个店每个月送三两万块钱,今年不行了,一天几百块钱,好的就两万多。”

疫情之后,除了餐馆需求量减少,亲自来市场里买菜的人也少了很多。5月份刚刚恢复了一些的客流量,又在二次疫情下迅速减少。你看这哪有人,不少三源里的摊主都是同样的感受,孙留所的线下日销售额只有一两百元,而线上“上个礼拜六卖多单,平常卖个40多单”。

不过,虽然市场内的客流同样减少了,但各家的销售情况却不尽相同。

85号经营东南亚调味品的Lisasshop,一上午时间,店主处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j-rubberpad.com/xttz/12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